来源:中国少年文学网 时间: 2021-04-05
执教杏坛十数载,我深感自己未能很好地生发情思积淀,想把自己对自然的感悟,对人情事的关照,诉诸笔端,留住这份美好的记忆,点亮自我的心空。可就在我还没来得及梳理这些岁月时,胡老师把他近年来的诗集,放在了我的案桌上,我愕然了。我早就知道他以“携手陇上行”的笔名在写作,在网络中应时而起,并且在地方报刊上显山露水,但没有想到他的写作已渐成气候。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读完,不由击节赞叹:这的确是锐利的攫取,瞬时的永恒,灵性的释放。细细读来,我发觉胡老师的作品是带着灵性的,自幼生活在古镇新阳的青山绿水间,身处人文蔚起之地的他怎不带着些灵气呢?他的诗歌大致从如下窗口向世人倾吐了自己心声,激发读者去寻找真正的人生价值。
一、内容繁富,和“情”时时相约
乡音依旧。乡音发自肺腑,不需过多地修饰。一个人自幼生活在某地,会与它建立起一种不可言传的情感,一旦找准了突破口,倾泻便一发不可收拾。胡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,有着对家园的本能热爱,时时听着乡音,即使偶尔走到异乡,乡音也是他的乡魂。他看到在时代的变迁中,“土炕”将要换成木床,就重温了“爷爷”的饥荒;他来到老院的标志性建筑“土门子”,尽管“土门子”翻新地已面目全非,但他还是敲响了记忆之门,思长沙癫痫比较好的治疗方法索了历史和现实间的关系;放眼“牛娃梁”,他从鸽哨的嘹亮里听出了乡音的醇厚,也读懂了“爷爷”的皱纹。繁多的意象,具体抒写了故土上的人事情。真乃一字一顿一性灵,一段一首一诗情。
亲情重提。真情的流露应该是自然的,是无需做作、有意安排的。这是每个人所不可忽视的。胡老师的作品,从自己的亲人入手,抒发浓情。他从快过年时“响成花”的电话上,看到了接电话的“奶奶”的高兴劲儿;他看到了“罐罐茶”里煮出的“三爷”的脾性,“葡萄地里”锄出的“母亲”“疯长”的希望;他也从一碗“浆水面”里饱尝了母亲“发了酵”的心事。他在亲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注解了生活的温情。《母亲的浆水面》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。“吃起浆水面/我就会梦见我的母亲/母亲用苦苣苜蓿做心事/煮熟后发酵成引子/儿子在外头顶烈日繁忙/心事常在母亲浆水里纳凉”。母子心线相连,彼此牵挂的那一缕丝宛然可见。
为师心绪。为师者,其工作对象是学生、书本。能看到自己的学生放飞一个个梦想,甚至只是写好一个汉字或做对一道习题,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。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正是胡老师的精魂。比如他的《空巢》,写放假了“月光轻轻扣开玻璃窗户/从这个教室探到那个教室。”平常忙惯了的他一旦突然松弛,心里真有点放不下的感觉。我看这就是一种关爱的失落,他通过月光加以表现了。还有《青春 粉笔 学生》:“ 青春不知什么时候/竟然从粉笔的影子里 钻了出来/芳草的气味激情的血液。”当青春不在之时,看到处于青春期的人,任何人都会有种感伤。虽然为师者做的是平凡的事情,但许多人都有颗不甘平庸的心,胡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。我认为这首诗就是一种为师者心灵青春的返青。
&n宁夏专业治疗癫痫病医院bsp; 季节风铃。时光流转,季节轮回,我们每个人搭乘季节变化的船只,去感悟一次生命的流程,那何尝不是一种收获,但能感受到这种馈赠并能反弹出一串串亮丽的音符,可就实属不易了。胡老师在这方面对季节的变换很敏感,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,能把脉季节的心声,笔到意随,言出即文。比如,他的作品《春风》、《雨水》、《惊蛰》、《谷雨》、《深秋的思念》、《牛娃梁的冬天》等就抓住了季节的特征,进行人生的感悟。“被干风吹得憋了一个冬天/终于哭出来了/多情的雨水呵 你尽情哭泣吧/畅快淋漓/一个霹雳在内脏轰然炸响/一团烈焰在胸中飞腾燃烧/原先你是否听得见冰与火的呐喊/烧焦了心灵里的干旱。他笔下的“雨水”不只是自然界的,而是深入到人内心深处的,那是对某种事物长期渴望之后忽然获取的喜极而泣。“冷气把棉衣又从箱子里/拉了出来/人们又把自己/裹进了套子中”在“惊蛰”的节气来到人间之时,人们的心灵并没有步入“惊蛰”,人们又戴上了面具,以双面人的身份表演着。
生活脉动。生活是时间的漫溯,然而,要把握住生活的节奏,演绎出人性中的真善美,并能把它定格为瞬间的美丽,也是需要生活的有心人煞费苦心的。作为生活的强者,要捕捉一个个梦想,发射现实的光华,把自然界的一草一木,也纳入自己的有情世界,这样他的生命便会延长。胡老师脚踏故土,走进了农人的厚重,被生活的芬芳感染得如痴如醉,他俯拾起无数落红,嗅出了曾经的艳丽。他悟了生活,字里行间流露了平凡里的不平凡,看到了简单中的不简单。比如《腊月集上卖苹果的老女人》,《一株麦苗的记忆》《香椿》《风,掠过堡砦》等就是关注现实,贴近百姓生活的好作品。“如今/街舞在村里疯狂如野驴/他却老成了一只牛/卧在村癫痫病怎么调理了上头的夕阳里/任农人/在他的肚皮上/磨犁”。当年为某个群体出尽了力气的人,如今是否得到了应有的照料,能够安度晚年呢?(《风,掠过堡砦》)
二、灵活多变的的表现方法。
标题新颖别致。题好一半文,人人多留神。一个好的标题,直接关系到一篇作品的点击率。如何能让自己的的作品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,就得精心打造。胡老师作品的标题,在简练中显出诗意,在构思上新颖别致。或以自然的心态掬拾起读者分散的思维,或以幽默取胜,或以凝练醒人。胡老师在标题的创作上把笔触伸向了空灵、温馨。他的标题犹如一声柳笛声,使人耳目一新。比如,《春天,我的笔赶不上花开的步伐》、《一声鸟鸣击伤了我》化抽象为具体;《今天,我被愚人节关在门外》、《一场久违的雪》把物人格化;《给地震在空中建座铁房子》,想象大胆新奇;《我的铁树死了》突如其来,引人快读。有些题目,直接就是观点所在,如《牛娃梁----我背上的村》》《我的文学我的梦》等。
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。在不经意中得到的东西往往给人一种惊喜,人们往往感叹自己得来的绝非偶然,庆幸自己没有错过生活的班车,所以那些东西让人倍感珍惜。胡老师在行文之中,特别注意捕捉生活的细节,他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,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,投放到某一生活细节处,让读者眼前一亮,思索生活的本真。在《方长春哪家治疗癫痫病言》里,写出了“方言”在打工时遇到的歧视:“蝴蝶扑打着方言溅在身上的土/脸上写满不屑嘴里吐出比方言还土的土”;在《一株麦苗的记忆》里:“青蛙没有来得及喊一声疼连同那些/闪亮在阳光里的露珠/有什么轰然倒下 淹没在土里。”在《一声鸟鸣击伤了我》里:“星期天的清晨,我还睡在床上/一声鸟鸣 从窗前的枝条传来/ 婉转明丽/击伤了我”。都是很出色的细节描写,深入到了生活的细部,并对它加以打磨和提炼,感悟到了人生的滋味。
传神词语、通感手法的运用扩大了诗歌表现的张力。一首诗要能熔铸情感,积聚生活的含量,必须得注意某些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的传神运用,这些在胡老师的作品中得到较为完美的体现。读他的诗让我们可以重温我们母语的丰富和博大精深。“一声鸟鸣击伤了我”里的“击伤”,“是什么东西敲疼了我”里的“敲疼”“满含羞愧地活着”里的“羞愧”,很好地点化了诗意,扩大了诗歌的张力。 “一枚枚呼唤击中我 / 点燃我的记忆,“蝶饱缀风中飘零的香 燕子呢喃在诗意里”, “河被春意醉倒了 难以扶起”等句子得到反复锤炼,十分耐读。
在方言、俗语中见纯真至情。方言词在一般人眼中不如书面语,但胡老师却能够较好地运用它,这对反映乡土是大有裨益的,也可增添作品的亲和力,一下子可拉近与方言区读者的距离,也能体现本土文化理念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。
总地来说胡老师的作品,在充分解读了生活密码的同时,释放了灵性。也能让读者刷新对生活的认识,在复杂多变的时代里知道如何做人。在一个看似较为易见的事例中注解了生命的伟大与平凡,很值得一读。
Copyright © 中国少年文学网 2002-2016, All Rights Reserved . ICP备 12009818号